关于201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365bet体育在线投注】 【发布时间:2013-03-06 12:53:59】

20121230在长沙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365bet体育在线投注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汇总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人大审查批准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财政部规定,原一般预算收入口径统一改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同)调整预算为472.62亿元,全年预计完成479.00亿元,为调整预算101.35%,比上年增加53.22亿元,同口径增长19.88%。全年预计地方财政总收入达813.00亿元,同口径增长18.03%。全年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80.27亿元,为政府性基金收入调整预算279.65亿元的100.22%,比上年增加31.25亿元,同口径增长9.05%

2012年汇总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人大审查批准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按财政部规定,原一般预算支出口径统一改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下同)调整预算为535.69亿元,加上省追加支出等,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为613.49亿元,全年预计完成589.90亿元,比上年增加69.01亿元,增长13.25%。政府性基金支出调整预算为272.24亿元,加上省追加支出等,全年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262.71亿元,比上年增加20.74亿元,增长8.57%

预计2012年全市可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预算为227.15亿元,全年预计完成227.15亿元,为调整预算100%,比上年增加6.15亿元,剔除地方教育附加收入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为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因素,同口径增长13.08%。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分项预计完成情况:

税收收入151.92亿元,完成预算100%,同口径比上年增加17.46亿元,增长12.99%

非税收入75.23亿元,完成预算100%,同口径比上年增加8.82亿元,增长13.28%

市本级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77.67亿元,为政府性基金收入调整预算177.67亿元的100%,比上年增加14.11亿元,同口径增长3.56%

2、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调整预算为232.07亿元,加上省追加支出及补助下级支出等,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为250.48亿元,全年预计完成238.40亿元,比上年增加22.90亿元,增长10.63%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8.40亿元的分项预计完成情况(按支出功能科目):

一般公共服务1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4%

公共安全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5%

教育30.40亿元,比上年增长29.03%

科学技术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4%

文化体育与传媒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2%

社会保障和就业2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

医疗卫生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

节能环保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6%

城乡社区事务8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4% 

农林水事务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8% 

交通运输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70亿元,比上年下降27.4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补助家电以旧换新资金较上年减少1.50亿元;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住房保障支出5.20亿元,比上年下降22.8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减少,部分安居工程资金结转至2013年使用;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9%

其它支出5.60亿元(含驻长部队补助、人防工程建设、税务征管经费等),比上年增长6.26%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71.15亿元,加上省追加支出及补助下级支出等,全年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161亿元,比上年增加3.02亿元,增长1.91%

3、收支平衡情况

预计2012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省应给予的税收返还补助、各项结算补助、上年结转支出及结余等,减去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后,市本级可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是根据预计数汇总的,在地方财政决算汇编后,还会略有变化。

二、2012年及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情况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努力克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的影响,服务经济能力、民生保障能力、科学理财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坚持培植财源,服务经济取得新成效。围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加大有效投入,丰富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支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累计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3.9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8亿元,重点支持反映长沙工业综合实力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帮助近千户中小企业新增贷款300余亿元。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7.56亿元,在企业技术改造、社保补贴及发展公交产业、对接央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增强了企业盈利和抗风险能力。2011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拟上市企业进行扶持。发挥政府采购功能作用,支持本地名优企业两型产品在我市政府采购实行首购。二是优化公共财政投资结构。配合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以及政府资产整合等方式,2012年统筹安排各类重点项目建设资金206.24亿元(是2007年的5.3倍),突出重点、优化投向,加快推进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规范清理市属投资公司,做实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200余亿元,极大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累计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2.33亿元,重点用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科技补助等。支持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创建,2011年获中央补助资金0.8亿元。支持成功创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2012年获中央补助资金4.41亿元。支持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累计投入先导区各类建设资金达76.3亿元。四是积极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坚持以消费结构调整带动需求结构的调整,着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2012年投入旅游产业发展资金0.7亿元,注重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橘子洲周末烟花燃放已成为长沙特色旅游项目。支持靖港古镇、灰汤温泉、铜官窑遗址、大围山森林公园等优质旅游产业开发与建设。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平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长沙被列入全国20个服务外包试点城市之一。

(二)坚持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坚持公共财政理念,财政支出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为我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农有所补提供了财政支撑。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从2007年的70.17%提升到2012年的76.97%一是做到学有所教。累计安排财政教育支出296亿元,支持高校、中职学校、基础教育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支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高校中职学生奖助学金等政策。累计化解普九历史债务8.9亿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1.5亿元。20092011年投入5.9亿元,提前一年率先全省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二是确保劳有所得。累计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创业富民资金15.2亿元,建立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服务和培训体系,扩大就业创业培训范围,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有力地扶持了归国人才、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及失地农民就业创业。三是力求病有所医。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筹措医改资金57.39亿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到2012年的每人每年240元,率先全国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2011年投入1500万元,率先全国对80岁以上老人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实行优待。投入1307万元,率先全省对贫困重症精神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四是突出老有所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工作,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管,累计拨付养老资金44.99亿元,2011年率先全国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保险金自然增长机制,率先全省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2012年企业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提高2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五是推进住有所居。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用于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廉租房补贴及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工矿区棚改等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六是实现困有所济。累计拨付低保、优抚、特困户等补助资金34.4亿元,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生活。城乡低保连年提标,2012年全市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达到327元、121元,率先全省实施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大幅提高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和其他救济对象的救助标准。七是强化农有所补。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6.44亿元。积极筹措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18.58亿元,累计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8亿元。拨付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6亿元,拨付农业保险配套资金4500万元,发放移民补贴资金2.2亿元。

(三)坚持精细管理,征管机制增添新动力。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和财政经济形势,创新征管工作思路,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辖内财政总收入、辖内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辖内税收收入均突破千亿元大关,2012年辖内财政总收入、辖内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分别达1509亿元、1229亿元,较2007年增长2.67倍、2.43倍。一是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国税部门积极推行电子报税方式,按月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开展动态分析监控。地税部门按季对新开业户、停歇业户、非正常户、零申报户进行巡查,建立全市统一的纳税评估模型。二是建立定期协调机制。财政部门强化收入管理组织协调作用,定期组织分析,跟踪收入进度,并实行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各项收入均衡及时入库。积极协调国税、地税、国土、住建等有关部门,多方位做好各项收入和基金征缴工作。三是建立精细征管机制。加强税收基础管理,在抓好日常征管的同时,积极开展重点行业税收稽查、企业欠税清收、小税种稽查。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制,规范非税收入减免缓行为,实现非税收入征管部门与代理银行、执收(罚)单位的三方联网。四是创新收入征管措施。加强对公共资产收入的归口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监管。创新土地价款征管措施,严格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缴纳期限征收,对逾期未缴纳部分计征违约金,同时规范修改宗地容积率及用途比例补缴土地价款的测算办法,确保调容增值收入成为政府收益。各区政府牵头开展了城区私房出租税收清理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税基。

(四)坚持制度创新,财政管理实现新进展。逐步完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保障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推进和落实财政管理新体制。2010年,认真落实省对市州财政体制调整政策,完善市对区、县(市)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区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二是继续深化预算编制管理。通过实施制度预算、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绩效预算,规范财政供给政策,建立标准定额体系,完善编制流程、加强预算指标管理,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约束性。推行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机制,形成了我市较为完整的项目预算评审体系。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设运行财政应用支撑平台,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管理、国库支付、资金监控、银行账户管理等系统模块,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公共项目资金审批使用程序,项目资金实行公开申报、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结果公示、集中支付、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落实厉行节约措施,制定差旅费、会议管理办法,实行公务用车一车一编一卡核算管理,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规范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全市所有财政全额和差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创新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双控管理,对未实行招投标、超概算、超中标额和超进度比例支付的资金一概拒付,三年来累计拒付102422.79亿元。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方式,我市政府采购覆盖面达99%以上,平均节约率为15.9%。建立债务管理机制,对债务资金实现了从计划、使用、偿债、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管理。四是加强公共资产管理。完善公共资产管理法规体系,在确立统一配置、分类管理、综合经营、集中处置模式的基础上,推进资产配置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开展经营性资产清查,2011年启动并试编201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强基金监管,创新监管模式,制定监管办法,有效防范基金风险。五是强化财政绩效管理和监督管理。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建立健全项目库、专家库、指标库、中介机构库,2009年来共对334个财政支出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金额达40多亿元,同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建立财政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财政政策执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同时,我们始终把依法办事作为最根本、最起码的理财原则来遵循,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及审计和社会监督。

各位代表,五年来,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难度加大。从中长期平衡看,涵养壮大财源的任务较重,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机制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财政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面对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与有限的财政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切实满足民生需求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三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尚需进一步提高。部分财政资金还存在使用绩效不够高、引导作用不够强的现象。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未来五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率先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为主线,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夯实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以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为核心,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关键,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继续深化财税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财税质量,为实现长沙未来五年各项目标提供财力基础和体制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未来五年财政工作的重点是:

(一)更加突出结构调整的重要地位,支持提升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一是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平台。二是保持需求稳定增长。支持第三产业发展,落实各项消费补贴政策,增强城乡居民即期消费能力。三是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升对外经济贸易水平。四是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对重点产业的支撑力度,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增强科技企业融资能力,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五是支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促进金融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六是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培育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七是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更加突出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推动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强化依法理财,确保农业、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达到或超过法定增长比例,确保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一是支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新增财力重点支持农村社会保障、科教文卫、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支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长沙。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财政社会保障责任,优先保障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保障性住房、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等生存、生活保障需求,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稳定增长。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城乡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四是继续推进创业富民工程,支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就业创业保障、扶持服务体系,从体制和机制上实现城乡居民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倍增。

(三)更加突出增收节支和长效机制建设,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一是加强各项财政收入管理,努力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进财税库银联网和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建设,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到201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将达到1600亿元。二是不断完善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重点提升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三是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四是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加强政府性债务分类管理,强化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控。五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提高财政工作规范性和透明度,突出依法理财、廉洁理财要求。六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等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

(四)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和绩效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树立绩效财政理念,积极探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新举措。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继续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逐步将乡镇、街道及园区管理单位全部纳入支付范围,探索将重点项目等直接支付资金逐步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三是持续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加大对采购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力度,增强单位政府采购的责任主体意识,不断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支持节能环保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功能。四是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式,建立分配资金与管理资金相结合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强化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五是强化资产和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体系。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清收力度,纳入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管理平台。六是全面树立大监督理念,努力提升财政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七是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透明,拓宽预算信息公开渠道和形式,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财政、透明财政。

四、201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根据未来五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财力情况,2013年预算拟作如下安排。

(一)全市预算安排

2013年汇编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477.38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减少1.62亿元,同口径(从2013年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为政府性基金收入,为实现同口径比较,将2012年的收支全部按新体制口径进行了转换,下同)增加55.38亿元,增长13.12%。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22.15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加41.88亿元(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增长14.94%全市财政总收入达83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加109亿元,增长15%

2013年汇编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为531.6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增加52.97亿元,增长11.07%。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14.62亿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增加42.38亿元(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的支出),增长15. 57%

根据汇编的全市2013年收支预算,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7.38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45.80亿元,上年结转支出及结余23.59亿元,调入资金9.40亿元,当年财政收入合计556.17亿元;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31.66亿元,上解上级支出22.23亿元,调出资金0.68亿元,当年财政支出合计554.57亿元;收入大于支出1.60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322.15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及结余、调入资金等,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327.75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14.62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等,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计326.02亿元;收入大于支出1.73亿元。

上述数据是区县(市)初编预算汇总的结果,待各区县(市)人大审查批准后,我们再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备案。

(二)市本级预算安排

1、收入预算安排

2013年安排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9.0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预计完成数227.15亿元剔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1.10亿元后为176.05亿元)增加22.95亿元,增长13.04%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分项安排情况:

税收收入171.86亿元,比上年增加19.94亿元,增长13.13%

非税收入27.1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3.01亿元,增长12.47%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01.37亿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加23.70亿元(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增长13.34%

2、支出预算安排

2013年安排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5.7亿元(不含省追加支出及补助下级支出等),同口径比上年调整预算数232.07亿元剔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51.1亿元后为180.97亿元)增加14.73亿元,增长8.14%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分项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18.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6%

公共安全1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9%

教育2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3%

科学技术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4%

文化体育与传媒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8%

社会保障和就业1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33%

医疗卫生8.1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8.14%

节能环保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4%

城乡社区事务51.6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6.13% 

农林水事务10.6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04%

交通运输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8%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7.37亿元,同口径与上年持平;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69亿元,比上年增长59.74%,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新增现代服务业配套资金;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33%

住房保障支出1.7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9%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0.34亿元,比上年增长6.25%

其它支出12.60亿元(含驻长部队补助、人防工程建设、税务征管经费、预备费等),比上年增长2.44%,其中,总预备费4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95.20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24.05亿元(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的支出),增长14.05%

3、收支预算平衡情况

2013年,市本级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9.00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0.09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30亿元,上年结转支出及结余12.08亿元,调入资金5.40亿元,当年财政收入合计237.87亿元;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5.70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7.05亿元,补助下级支出24.02亿元,调出资金0.60亿元,当年财政支出合计237.37亿元;收入大于支出0.50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01.37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及结余、调入资金等,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205.17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95.20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等,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计204.60亿元;收入大于支出0.57亿元。

(三)完成2013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党的十八大为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为促进长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1、立足科学发展,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把握好财税政策导向,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更加注重支持产业优化升级。集中财力支持做大做强具有战略意义和带动作用的重点产业,着力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文化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支持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产业向高技术、高增值环节延伸,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大力支持高效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区项目建设,促进高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和产业升级,落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二是更加注重支持自主创新。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对鼓励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大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三是更加注重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项目工程,落实对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治理以奖代补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保障生态城市建设资金,拟安排5.8亿元,重点用于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城区绿化、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2、立足民生优先,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建设和谐民生和幸福民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拟安排1.2亿元,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拟安排1.5亿元,突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质稻、无性系油茶、无公害蔬菜等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启动乡村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二是加大教育事业投入。认真落实教育支出占比政策要求,市财政拟安排30亿元,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支持学校改扩建,满足农民工子女入学需求,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支持开展农村教育对口支援,优化农村师资结构;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大学生、职业学校学生助学政策,保障困难家庭学生的教育权利。三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拟安排1.73亿元,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支持举办长沙市第八届运动会。四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拟安排1.48亿元,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救济政策,逐步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拟筹措住房保障资金2.5亿元,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五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和鼓励创业。拟筹措就业和再就业、创业富民资金2.3亿元,支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扶持服务体系,健全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面向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政策。六是稳步推进医药改革。拟投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4.86亿元,进一步落实基本药物配送制度,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扩面和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工作。

3、立足增收节支,着力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强大的财政实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是健全财政收入预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财政收入的动态跟踪分析,完善覆盖全市的社会综合治税系统,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源档案,着力构建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税收征管体系,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二是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施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零散税源征管,健全协税护税网络,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区分非税收入资金管理性质,规范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加强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工作,完善电子化征管体系,提升非税收入征管效率。四是落实厉行节约措施。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和要求,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严格财务管理,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力度。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事前评审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各类财政性资金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范围,推进重大民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开展部分大类公共项目的整体绩效、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管理绩效和县级财政收支绩效综合评价。

4、立足依法理财,着力推进财政管理创新。通过制度创新,保障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结余资金与资产管理等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力度,严格按照财政预算、项目进度等合理调度资金,确保重点支出及时足额到位,促进预算平稳运行。二是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通过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继续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设,推行项目资金项目化管理,有效防范财政支付风险,全面实现备用金网上支付管理。三是纵深推进政府采购改革。探索建立集中批量采购、网上竞价机制,逐步建立政府采购计划按季申报,批量集中采购管理制度,发挥政府采购规模优势。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网上运行和在线实时电子监控功能。四是加强资产和基金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督管理,优化资产处置的监督审批程序,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策。加强基金运转的动态监管,建设运行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增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一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长沙率先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 【打印此页
?